当初中生摇身一变成为高中生,如何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自己从小精心培养到大的优秀孩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成绩尚且名列前茅,但是一进入高中,却变得好像有些力不从心,这是怎么回事呢?
显然,高中阶段的原理概念和解题思路,远远不是低年级同学能够轻易理解和掌握的。
更关键的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老师,更加注重督促和引导,基本上是眼睛盯着、身后跟着,手把手地带着学生们读课本、记笔记、刷习题,但是高中阶段的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会更偏重于提点、理解和思路,而且高中阶段的很多拓展题、奥数题和几何题,就算是让老师亲自来解题,也是需要狠下一阵功夫的。如果让老师继续像教小孩子那样,挨个例题和试题,“手把手”地教会学生,肯定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的。
那么,当初中生摇身一变成为高中生,又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
首先,要紧扣课本和概念。
因为高中数学的课本,不像低年级数学的课程,往往都是由一两个公式概念,就能推导出一整章的概念和例题。
高中数学的一个章节,很可能包括十多个密切相关和循序渐进的公式、原理与概念。
如果你在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老师讲到的引论、证明和推导,想着下课以后自己去看书,或是找辅导老师再给你补习,那肯定是一件会让你万分后悔的事情。
因为高中数学的一个章节有那么多概念,一旦你错过少数几个重要环节,很可能会导致你整个章节的理解和解题都会出现阻碍。
这就需要我们,上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尽可能地思考和理解,下课要及时回顾、熟悉和背诵课本上的概念与公式。
也只有掌握了数学课本中这些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很关键的基础知识,将来我们在遇到复杂题型时,才有积极解决的底气。
其次,认真读题、反复刷题。
有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以后,面对更加艰深、复杂,甚至充满着“迷惑陷阱”的数学题,依然抱着过去“糊涂审题”和“懒得做题”的坏习惯,肯定是学不好数学的。
高中数学,毕竟是一门尤其注重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课程,面对难题,我们必须做到认真审题,仔细辨别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利用自己已经理解透彻的公式、原理和概念,判别出理应选择的解题思路,然后经过相同和相似题型的大量练习,才能最终将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彻底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数学能力。
除此以外,根本就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
而那些在课堂上马虎大意,不喜欢听老师说教,放学回家也从不主动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巩固熟悉数学课本和相关章节,更不会利用课余时间勤加练习的高中生,肯定是学不好高中数学的。
最后,培养数学习惯。
毕竟,高中数学的教学速度,要比初中阶段快得多,同学们如果还是习惯懒散和得过且过地学习,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相比初中老师,常常利用好几堂课来重复一个知识点,大家有相对更加充分的时间和课时去理解吸收。到了高中阶段,这样的美事,肯定是不会再有了。
事实上,高中数学的学习,常常是一堂课涵盖了多个,甚至是十多个公式和概念,很多写字慢的同学,可能一堂课下来连笔记都记不全,更别说有什么让你可以反复斟酌、理解和记忆的时间了。
想要学好这样的章节和课程,唯一的方法就是做好预习复习,尽快背会写会,最好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以后,自己再想办法多做练习,借此来加深记忆和巩固熟悉。
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好自己的数学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堂听课、笔记思考、课后复习以及做题总结的和谐统一。
尤其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更要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复习步骤,紧扣课本、例题和概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高效率、有热情地做好数学课程的学习。
总之,高中数学和小学以及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不管你是多么地天资聪颖、能力出众,如果你只想靠着课堂时间和家庭作业,来取得高中阶段的数学高分,那肯定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上,高中数学除了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更需要同学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背概念、想思路和刷习题。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掌握主动权,真正地成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