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只用一招,差生秒变学霸
@我在岛屿读书@头条解忧馆@我在头条搞创作
阿朱现是某市委机关报副总编辑。他业余时间写了不少小说,多次荣获全国性文学大奖。阿轩三年前加入中国作协,去年当选市作协副主席,是省里颇有知名度的小说家。
阿朱说,他能有现在的成就,应归功于他的初中语文老师。
阿朱小学和初中,读书都不太用功,贪玩。在班里,阿轩的数学基本上能进前十,但是语文成绩经常排名都在中等偏下水平。
阿朱的兴趣在数学。他觉得做数学题很有趣,十个阿拉伯数字几经组合就能得出不同的答案,让他觉得妙不可言、神秘莫测。阿朱还喜欢英语,这个西洋语言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来,感觉像外星人说话,叽里咕噜的,又新奇又神秘。钻研它们,阿朱觉得好玩、有趣。
但语文不同,汉字太复杂了。每个字都不同,天天抄、天天背也记不住。有时一个字多种读音多种意义,高深得让他难以理解。
阿朱也想把语文搞好,努力做了好多试题,背了好多古诗古文,但成绩始终上不去。时间久了,他开始畏惧语文,看到语文书就产生抵触心理,不到万不得已不想搭理它。
阿朱人懒,放学回家不愿意干家务活。按母亲的逻辑,你不做事可以,但不能出门疯玩,你得看书做作业。学生嘛,读书是第一要务。
所以,每每母亲让他做事情,阿朱就随手拿本书来看。他看得最多的是《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都是同学借给他的。
这些杂志故事性强,看起来不费脑,轻松、有趣。不像课文,得背诵,也不像数学,得动脑。
母亲见他在读书,就不再坚持喊他做事了,但要他讲给她听。讲故事不费劲,阿轩愿意讲。
初二时,年级组织一次野炊。阿朱玩得很开心。第二天,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关于野炊的作文。阿朱写得很认真,打了几次底稿,又念给母亲听,听取母亲意见改了几次。
阿朱的作文交上去,语文老师给他打了95分,评价写得生动、有趣。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篇作文得了全年级第一名。语文老师让他在课堂上朗读,赢得了全班同学的响声。
某天上数学课,阿朱尿急,请假上厕所撒尿。隔壁二班在上语文课。他从窗前经过的时候,突然听到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他的名字。阿朱走进窗户,伸着耳朵听老师说他什么。
语文老师说:“一班的阿朱,语文成绩一般般,但写起文章来,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文字有灵性,语言优美。作文读起来顺畅、有趣。这小子有文学天赋,只要多读书、多积累,将来说不定能成作家。”
老师的表扬,仿佛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直戳脑门。阿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突然开窍了似的,从此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愿意背诵诗词了,还喜欢阅读各种文学名著。
其实,语文就是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掌握。看得多了,背得多了,学习成绩就上去了。成绩上去了,兴趣就更浓了,更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琢磨它。这样,成绩又提高了。
阿朱的语文成绩进步巨大,初三时跃居班上前五。进了高中,基本上是前三名。阿朱大学想报考大学中文系,他的理想是当作家。
阿朱如愿考上大学中文系。
大二时参加全市高校大学生征文比赛。阿朱的文章获得第二名,引起市作家协会注意。他开始在作协举办的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成为学校小有名气的学生作家。
大学毕业,阿朱进入政府部门,在市委宣传部当秘书。后来调到市委机关报当编辑、记者。晚上和周末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
大学毕业第10年,阿朱升为报社副总编辑。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中国作协会员了。去年10月,阿朱被推选为市作协副主席。
阿朱的故事告诉我们,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成绩差的学生并非不能成才。只要引导得当,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鼓励,都会影响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