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学渣的逆袭@初中课程,数学最应重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〇藏布夏尓
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晴)
孩子这几天的作息,仍然还是美国时间,白天不睡,晚上死睡。
在傍晚,醒来以后,吃完饭,直接去打乒乓球。
活动还是比较丰富的。
初中三年,该回忆的东西,其实还是蛮多的。
昨天,有一个粉丝朋友私信给俺,问一下孩子是如何学数学的。
孩子进入初一,第一次月考,排名不错,全班前5,到了期中考试,排名跌到了前15。
原因很简单,数学考砸了。
孩子正好接触动点,将懂未懂之时,期中考试就是这个内容,全面崩溃,就是无法躲避的事情。
当时,俺跟孩子的培优老师沟通,想请她帮忙给孩子专门辅导一下。
老师也答应了。
结果呢, 孩子琢磨了几天,再加上杨春湖的老师的讲教,基本上就过关了。1对1的培优没有搞成。
喜悦还没有几天。
一转眼,到了初一下学期,就是疫情,全员线上学习。
孩子进入了游戏时间。
第一次月考, 卷面基本上都是空白的,特别是数学这一块。
孩子写了几句话,就这样,不会了,扣分吧。
俺知道,再不出手,孩子可能就毁了。
直接跟培优老师沟通,她正好住在俺们小区,将小班改成1对1,前提是,必须线下。
那时基本上就是3月底,4月初,疫情不再严峻。老师也答应了。
特别是1对1的培优,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每回放学前,老师出5道题,由孩子进行解答,第二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针对这五道题,进行讲解。
好处在于,对症下药,收效不错。
慢慢地,俺们开始提出意见。
比如说,第23题有些不懂。
老师出题的时候,可能重点就是23题的真题。
一直搞到初二的下学期。
也许就是这样的搞法,让孩子明白,如何把一个难题真正地搞懂,搞通。
有了这些功夫以后,再处理起来,事情就好办许多了。
到了初三的上学期,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培优一律线上,孩子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虽然说,也是每门都报,几乎数学一门未上。全靠自学。
到了初三下学期,俺和孩子的意见调度一致,在理科这一块,全靠自学吧。
也许是前期的这种培优,告诉他如何学好数学,后期的自学,可能就稍微简单一些。
比如说,做真题,你是23题,24题有问题,直接刷这两题,多找一点卷子,多刷几遍类似的题目,根本不需要把整套试卷全部刷下来。浪费时间。
有家长会问,哪里有真题,其实,QQ群和微信群里,类似的真题,真心不少。
孩子还有一个独家的秘笈,就是在作业帮上,他是VIP的用户,可以直接下载上面的真题,缺哪补哪。
有些环节,可能不是刷题的问题,可能需要理论支撑,他就上网搜参考书,感觉还行,直接下单。
一本参考书,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万能的,篇篇有用,那是不可能的。
最多能用1/10的内容,那就烧高香了。
虽然说,参考书的添置数量不少,但是,精中选精,效果也不错。
在初二的时候,孩子发现做题出了问题,班上的学霸解题速度奇快,结果发现,学霸提前学到了初三的课程。
他也如法刨制,提前买了初三的教材,然后用初三的解题思路,来解初二的习题,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解题速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当然,他还有一些奇招,估计也是别人告诉他的。
专门买了一本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原理》,俺发现,他还真的看了这本书。
俺问他为啥要看这种书。
他说,所有的几何学,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只要把基础搞清楚了,往上延伸,难度就不会太大。
这种思路,当年,俺们是断断没有想到的啊。
包括这一回暑假,他在家里自学数学,主要是跑进度。有些囫囵吞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俺说,如果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怎么办呢。
他说,其实高一的数学,就是延续初三的内容,只不过换了一个更高雅的名称而已,比如说,以前叫“上厕所”,现在可能叫“如厕”。称呼变了,其实,内容还是一样的。
必须要抓住根本,才能解决问题。
遇到难题,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因为他有手机和IPAD,随时可以上网,搜一下作业帮,可能有相关的视频,也可以看一下百度,上面也有类似的介绍。
前不久,买了一本学而思的数学秘籍,上面也有视频讲解。
顶不济,还没搞懂,也不用着急,到了高一开课的时候,专心听老师讲一下,不就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