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规律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抓住孩子数学启蒙的关键期,利用手指游戏轻松学!
图片中的这个男子,是《我是演说家》第二季的总冠军刘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而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作家刘墉的儿子。父子俩皆成功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
要培养一个牛逼的孩子,自己首先得是一个牛逼的父母!
那么牛爸妈是如何培养牛娃的呢?美国《商业内幕》在时代杂志上发布的一篇文章,通过哈佛、斯坦福等众多名校提供的大量调研数据总结出成功孩子的父母所拥有的11个共同特征,如:
教孩子社交技巧
很早就教孩子数学
…………
详见文章《成功孩子父母的11个特征,你符合了几个?快来对号入座!》
今天我们重点聊聊数学启蒙这个话题。
一项对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的35000名学龄前儿童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越早发展数学技巧越能让孩子拥有巨大的优势。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员Greg Duncan指出,早期数学能力非常重要,其中包括:数字的概念、顺序以及其他基本数学概念,掌握这些早期数学能力,不仅能让孩子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也能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孩子数字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0-3岁阶段:
有“更多”的概念,例如当大人给的饼干不如预期时,会表示“还要”。
开始学数数,可以从1念到10,甚至更多,但通常只是单纯的数字背诵。
开始会数物品的个数,但当数量超过5以上时,就比较容易失误。
有些孩子听得懂“拿1个”或“选2个”等简单指令。
这个年龄段里大部分孩子还较难完全掌握数字运算能力。家长比较适宜借助实物,比如手指、纽扣、水果等帮助孩子逐渐习得“1、2、3”等数字概念。
★3-5岁阶段:
3岁时,可清楚告诉大人自己的年纪,并且用手指比出3。
已建立数字和物品间的关联,可依指令排出和数字相当的物品总数。
能以图像化方式进行答案是10以内的简单合成与分解。
这时,孩子可以学习数字的加、减计算,但一般还离不开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运算。
玩手指的好处
孩子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就是玩。通过玩,孩子尝试着探索这个世界。
而孩子最初的每一次探索都是从自己的身体开始的,比如自己的手指、脚趾,然后是耳朵、舌头。
孩子未来对数学的兴趣来自一次次地尝试,任何一次尝试都会得到一个结果,孩子都会将这个结果与大脑中对这个事情的预期进行比较,如果完全符合预期,他们就会开心地笑起来。
因此,学数学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感受到快乐,然后才是熟悉数学,最后才是感受数学的规律!
而数手指就是一个感受快乐、探索规律的过程。
孩子发现的第一个数数工具就是自己的手指,他们还会把手指咬在嘴里尝味道,同时感知手指的存在。
而且,手指的活动是对大脑神经最佳的刺激动作,在陪伴孩子数手指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智会产生三方面的变化。
1.充分认识了自己的手指,并体验了手指的活动。
2.在互动过程中与大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3.渐渐体会到数学很有趣。
——《孩子天生会数学》
★0-3岁阶段:
前面提到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比较适宜借助实物,如手指帮助孩子逐渐习得数字概念。
比如鑫鑫很喜欢的一首儿歌《five little ducks》。从一开始,我就边唱边举起5支手指头。
Five little ducks went swimming one day
五只小鸭子有一天出门游泳啦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翻过了小山,去了远远的地方
Mother duck said quack quack quack quack
鸭妈妈说呱呱呱
But only four little ducks came back.
但只有四只鸭子回来了
这时,就变成4支手指头。慢慢的,他就理解随着小鸭子一只只跑丢,剩下的鸭子数量逐渐“-1”。
还有一个我们从小玩到大的游戏是:每次洗澡后躺在床上,鑫鑫会举起脚丫子,我从小脚趾(1)数到大脚趾(5--用强调的鬼怪语气增加喜感)。
★3-5岁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心算这样的“凭空想象”是很困难的,还是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进行运算。而且,孩子依靠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认知来增加认识,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形成抽象数概念。
这时,适当运用手指等实物进行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比如下面这道题:
如果是从大姆指开始数,其下依次数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姆指,数到5;再返回数大姆指,再依次数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姆指,如此返复。等宝宝熟悉且能数到10以后的数字后,可以玩猜猜游戏:8会落在哪个手指上?18呢?
更有难度的升级版是这道题:
从大姆指开始数,其下依次数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姆指,数到5,接下来数无名指、中指、食指和大姆指数到9;如此返复(如下图)。那么圆圈里应该填多少呢?
当孩子能够数到30或者40的时候,爸妈可以让孩子开始玩猜的游戏,你猜50会落到哪根手指头上,先让孩子猜,然后再数一下验证。或者你让孩子说个数,由你来猜这个数字会落在哪根手指上。
重要的是孩子会越来越好奇,并渐渐思索,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
据实验,如果让4岁孩子每天玩半小时,大约到第三天,他就会尝试提出一些规律。
如果家长与孩子继续玩,孩子就会把规律摸索得越来越清楚,这就等于在孩子的大脑中植入了数学规律的萌芽。
建立规律意识很重要
认知规律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基础,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本质要素。而孩子在大脑中建立规律意识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1.简单好玩的活动。
2.不断重复活动,其中还包括猜测和验证
3.与大人互动,并且大人会一直陪着玩下去。
——《孩子天生会数学》
数手指的目的就是感悟一个规律。
并不需要让孩子用数学公式去证明,只要猜测正确并能够说出规律,游戏就算达到了目的。
孩子复制了父母的基因,而能够通过后天教养渐渐改善的就是智力。这种改善依靠的就是对规律的敏感和对熟悉事物的喜好。作为父母,你们能陪伴孩子,在玩中找到这些数学规律吗?
扩展阅读:
别再教小学生鸡兔同笼了,提升数学思维从生活开始
小学生家长快收藏!苦于孩子数学不好,用游戏让孩子先着迷再开窍,告别题海战术,培训数学思维
别再纠结报哪个班了,让孩子跟着这个免费APP学数学吧!比尔盖茨都是它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