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开窍之路,没有鸡汤,只有真实
今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困惑,而且身边找不到一个人帮我解惑,因为几乎所有的同行朋友都正处在这一个状态。于是,我给一个学长发了微信约他聊一聊。
这位学长是我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助理,毕业后只见过一次面,但是断断续续在网络上有过交流,是我觉得能给我建议的唯一选择。
我对他讲了我的困惑,主要是职业生涯方面的。他耐心地听完了我的问题,然后跟我说了以下几点内容:
1、换个圈子,当前的圈子对我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我所认为的那些比我成功的同行,在他看来依旧算不上成功。
2、多维度地考虑自己的人生规划:家庭、教育、健康、个人能力发展、经济等,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3、加入他正在做的业务,带我一起进步,但是要发展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并建立自己的人脉体系以及业务圈子。
大概又过了一个礼拜,我去他所在的城市拜访了他,从见面开始一直再聊,断断续续聊了大概有七八个小时。算不上有来有回,因为我的认知、谈吐、格局、见识等各方面跟他有较大的差距。但也算不上碾压,因为我对自己现在所处的段位有了清晰的认识,我只需要提出我的困惑让他解答,说出我真实的想法让他评价。我没有任何的隐瞒,也没有考虑任何自尊,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实。
就是这种真实的感觉,让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我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进化到了知道自己不知道。然而这又是何等的幸运,因为我知道,这一次我再也不是间歇性奋发图强,因为这一次的我,不再着急了。
我不再急切地想要解决问题,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一个错误的方式去解决一个问题只会带来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在逻辑上本来就是错误的。
从学长那里回来之后,计划的是处理一下工作以及家事,然后去他所在的城市边提升自己边发展业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疫情席卷而来,被封在了小区里。不过也无妨,正好可以静下心来学习。
目前我主要学习的是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在研究一套学习思路。
一个真正理解学习、有目标的人才能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试图通过写文章来告知别人这一道理,但是我文笔不够好,也没有多少粉丝,何况没有开窍的人就算看到了也会嗤之以鼻,我也就只好作罢。
至于研究一套学习思路,是因为像我这个层次的人,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多,因为不懂得太多。看文章的时候很多内容看不懂,就去搜索,结果这些知识一环套一环,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样。这样就经常造成这样一个现象,一上午没有看完一篇文章。这样就导致学习效率低、不够系统。
所以大致研究出来了一套学习思路:先学习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数学、工程学、心理学、经济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主要学习其本质、基本理论、思想、研究方法。
然后,利用逆向思维找出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大致思路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实践。
发现问题很简单,因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但是同时又不简单,我们需要发现问题的本质,然后彻底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这次遇到的这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
问题分析完了之后,就要确定学习范围、获取学习资料。学习资料可以是书籍、行业大咖的文章视频、直接咨询业内大佬、论文等等。关于如何正确地确定学习范围以及如何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料,这是一个需要展开的话题,我正在研究,
资料获取完了就是开始学习了,这时候学习方法已经不重要了,前面几个事能出色地完成,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这一能力的人学习能力不会差。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利用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目前我所能理解的几点就是:
1、要利用跨学科的知识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型。
2、工程思维,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工程的核心是实现。通俗点就是先动起来,边学边干。
3、过程中不断纠正。因为我们的知识不断地提升,可能今天认为对的事情明天就会被证明是错误的。
目前为止,我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开窍了,但是起码心态不着急了,也不焦虑了。真正的开窍应该不是突然间的大彻大悟,可能是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阶段,明白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学习然后实践。每天都在变强,应该就是开窍吧。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学习思路:先学习各主要学科基本知识,然后带着目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并在过程中不断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