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题目字面意思带跑,数学就算学的开了窍
阳康了,清一波之前的草稿存货
前几天和家长讨论了下面这个问题:
当甲单独做某项工作,可以比规定时间提前2天完成;如果乙单独做这项工作,则要比规定时间推迟3天完成。如果先让甲、乙两人合做2天,再由乙单独完成剩下的工作,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问甲、乙两人合干需多少天完成?规定时间是几天?
这样的题目,我把它叫做门槛题,学数学有没有入门,开没开窍,拿这样的题目试下就知道了。
有些家长教小孩做题,上来就结硬寨,x、y一起上,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列出个未知数在分母的方程,解都解不动,成功打成了呆仗。
这种题目不是这么做的
你看第一句,甲比规定时间提前2天,就去想规定时间是个x,甲用的时间就是x-2,乙比规定时间推迟了3天,就是x+3
不要这么做题,要会绕弯
题目讲规定时间,但这个规定时间是没用的。把甲和乙放在一起一比,甲比乙少用了5天,这个是有用的。
再看下面一句,先让甲、乙两人合做2天,再由乙单独完成剩下的工作,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如果上来就写,甲乙两人一起干活,一天能干多少,算上两天的,再算算乙每天干多少,干了多少天的,这样就又把题做死了。
不管题目里面怎么说先干后干,分干合干,都是障眼法,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甲一共干了2天,乙干了规定天数,把活干完了
前面又说了,乙单独干,除了要用规定的天数,还要多加3天
两个一比,就知道甲2天干的活,乙要干3天
现在我们有了两条线索:
甲单独干完整个工作,比乙少用了5天
甲干2天,相当于乙干3天
掰掰指头就知道了,甲单独干完活要用10天,乙要用15天
所以做数学题,不要只会跟着题面跑。跟着题面跑,绕远路不说,还往往掉到挖好的坑里去了
解题不是请客吃饭,是和刁德一唱智斗。
学了数学,想法不是那么直接了,思路不是那么线性了,就算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