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323)丨一个人数学不好,可能是压抑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大家好,我是扈俊丽。
一个陪妈妈们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创业者。
※除了原创文章,每天精选3篇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内容来自:书籍、公众号、知乎、微博、付费社群、群聊、朋友圈等,不代表个人观点,也不清楚原始出处,所以大部分没有注明摘自哪里,侵删。
这是第323篇学习笔记:一个人数学不好,可能是压抑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以下为学习笔记正文。
一,孩子的逆反
不知道“逆反心理”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所有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的专业术语中,这个词的使用即使不是最频繁的,也是最频繁的之一。
但是,这个词不是一个好词。
因为它把冲突的原因和责任指向了冲突的一方。
这个词跟“造反心理”几乎是同一个意思。
只有完全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才会认为造反者是不对的。
而事实是,统治者做得太过分,人民才造反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统治者是造反者的合谋者。
毛泽东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句话同样适合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父母的控制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
所以我们可以说,孩子的逆反心理,是跟父母的逆反心理成对出现的。
在一切冲突中,经常的情形是,冲突的一方把责任完全推给冲突的另一方。
“逆反心理”这四个字,几乎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发明的。
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增加,要求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对于这种要求,经常的情况是父母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一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好父母的条件就是:能够忍受孩子长大所导致的自己被抛弃的感觉。
从任何意义上来说,孩子的长大,都意味着离父母越来越远。
举个例子。
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经常会把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看得比父母还重要,老师、同学说的话被认为是“圣旨”,而父母说的话经常被当成耳边风。
健康的父母会为孩子这样做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社会化的表现。
而不健康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吃里爬外、不知好歹。
于是就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制止孩子把自己“抛弃”的行为。
认为孩子“逆反”,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给孩子戴帽子、打压孩子的具体表现。
——摘自《幻想即现实》
二,孩子的拖延是无声的抗议
如果父母很焦虑,不管孩子做什么事都会忍不住各种催促。
而且在孩子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个细节不如意而频繁干预。
即便交待清楚并且反复叮嘱之后,当孩子去做的时候,也会不断去打断。
其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无动于衷,也越来越麻木,什么都不敢做。
当孩子没有反馈,或者不如预期的反馈呈现在焦虑的父母面前的时候,父母就不仅会焦虑还会无比愤怒。
因为孩子的拖延、放弃和不反馈,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它会更加彰显出父母的无能为力。
作为父母,真正愤怒的不是孩子,而是面对自身焦虑的无能为力。
三,自我抑制
一个人数学学得不好,可能并不是智力有问题。
而是他跟数学的关系有问题,或者是跟数学老师的关系有问题,或者是他应用了某种防御机制,压抑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也许算出来一道简单的数学加减法,相当于突破了某种不能突破的禁忌,所以他关闭了自己的数学功能。
——摘自《过度防御》
同理,一个人某个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有可能是抑制了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