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赋,高考数学如何从偏科逆袭高分?
【点击右上角“关注”,一起分享有质量的教育生活】
选择文科的学生大部分是想避免学习理科,却无法避免学习数学。数学成绩不理想是不少文科生的致命弱点,有的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得到相应的回报,抱怨自己学习数学没有天赋,渐渐失去学习兴趣,接着失去信心,甚至想放弃学习数学。出于数学在高考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得已痛苦地学着。
其实,想成为数学大师,没天赋不行,但是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与天赋无关,只要做好复习工作,就会有好结果。因此,如何科学地复习数学至关重要。本文以文科班数学复习教学为例,探究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通过多年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文科班数学的复习。
一、注重兴趣,强调学习信心的培养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此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对数学重拾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课堂上全面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文科班女生偏多,大多性格内向,不爱回答问题。高三数学课堂教学容易变成教师自问自答,久而久之有些教师上课不提问题。习题课变成教师个人展示“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先提问简单问题,只要学生发言,教师就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学生初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升,然后提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会主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会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从而树起信心的风帆。
2.课后,教师可以找学生谈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对作业附加鼓励性评语,适时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测验,试卷尽量面批。若发现学生没考好,要和学生一起找失败原因,当场纠正学生的不足,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二、注重双基,强调“通性通法”能力的培养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考查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意识,突出考查数学学科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江苏高考试卷填空题前几题和解答题的前两题,笔者发现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这是文科生数学得分的重点题。虽然当前高考数学试卷不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但凡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复习时一个都不能遗漏.必须扎根于课本,对课本中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进行梳理,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对概念灵活运用。
解题时不要总想有什么技巧,要强调通性通法。
学生拿到此题,就想用基本不等式证明,这固然是一种解题思路,但是花了很长时间都没能证明出来,而考虑移项作差,此题一下子简单了,思路也格外清晰,而作差法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
三、注重板书,强调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答对了题目,却因答题不规范,甚至因为写得不清楚,推理过程不严谨而被扣分。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科学,有些学生在答题时字迹潦草,颠三倒四。例如在试卷空白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笔就答题,发现答案不对又涂改;有些学生把字写得很大,写到最后一行,才发现答案还没写完,就画个箭头,又将答案写到其他地方。
虽然教师会强调试卷和作业的书写要规范、工整,但收效甚微。其实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板书的示范很重要。
教师板书应注重逻辑性、科学性和方法性,要保证通过板书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准确无误,内容完整,科学严谨,甚至要把解题中的得分点,分步得分的情况板书到黑板上并讲解。
必要时要让学生板书,充分暴露学生解题时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反思犯错的原因,从而有效避免以后犯类似错误。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学生会增强答题的技巧,交上简洁工整的数学答卷。
四、注重解题思路,强化运算能力的培养
如今的高考题目新颖且运算量大,很多学生发现高考时数学来不及做。其实高考就像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一样,强化训练必不可少,但是有的学生平时不管什么题目,只要是复习资料上出现的,拿起就做,误认为只要能解难题,实力就会提高。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做了很多题,却不见长进成绩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数学应抓住典型例题,做到融会贯通,把题目做活才是真正解题。解题要注重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复习阶段,要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果,不能做大量重复的无用功,而是要抓住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促进知识的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高三阶段,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的最有效的数学复习策略。只要找对方法,偏科逆袭高分并非遥不可及。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家一定能在高考中笑到最后!
基础教育论坛致力于服务广大教师、教研员、家长及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欢迎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教育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