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学生数学不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基本的知识点都清楚,但是没有连贯起来,加上平时不注重总结和归类知识和解题技巧,所以导致不知道如何分析问题,做题没思路,凭感觉发挥。
针对以上情况,我建议从这几方面入手:
1.培养读题审题的能力:数学题中所给的条件可分为很多类型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条件。
一级条件就是很明显的,很多学生们都能找到的条件 ,所以又叫做基础条件;二级条件是题干中的数学名词,这些条件往往涵盖了很多知识点,所以我们又把这种条件比作工具箱,准确恰当的选取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一定具备一定的数学思想、解题技巧和数学知识。
三级条件往往是深入思考之后利用已知的条件得出来的结果,然后重新审题,才能找到问题与条件的联系。
四级条件是隐藏在图中的,而题干中并没有说。
2.培养孩子转化的能力:把题干中文字性的东西转化成专业的数学语言。
3.在做题讲题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自主思考,总结。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归纳和演绎),这是学习的方法和是知道我们做题的思路,更是 知识获取的途径。
4.培养孩子的格局观。其实很多时候,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是一样的,一个人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有时候我们在非常努力的之后,仍无法在思维上有所突破,可能是因为格局不够大,登高方能望远。
综合以上几点,我打算按照中考考点,以专题的形式给孩子辅导。比如:求线段长度的题型,求面积的题型,求函数解析式的题型,动点的题型等,这样方便总结归纳知识。